2005年3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二版:房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学车签合同 双方都主动
本报记者 汪嘉林/文 王志浩/摄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目前绝大部分学员报名学车只凭一纸收据,法规培训、办学员证、约车、练车和考试都由驾校安排,一旦在培训中出现问题,学员要求退款或索赔就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应该签订书面合同制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约定训练时间和期限,甚至包括约车等服务质量。如果驾校违约,学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招生中介横行
  对于驾校而言,生源不断就意味着财源滚滚。在杭州,驾校的招生点几乎随处可见,除了驾校直接招生,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也不罕见。甚至有些驾校为了扩大招生范围,随便找个摊点委托招生,每招收一名学员支付给摊点一二百元的报酬。
  有些驾校在学员报名时,总是想方设法回避培训中的关键问题,不愿意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中介机构招生,学员往往对培训的方式和环节不了解,有的甚至连驾校的具体位置都不清楚。
  杭州某驾校的一位负责人私下告诉记者,委托二道贩子来招生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现在往往是上门接送学员,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学校在哪里他都不知道,一大堆罗嗦的事情全都没有了。”该负责人说。“那接送的费用由谁承担呢?”记者问。“嗨,那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学员苦不堪言驾校从中渔利
  根据杭州目前的规定每辆教学用车每个月至多只能考15人,但驾校是否真的会为这个数字所“困”?3月17日记者带着这种疑问前往了驾校比较集中的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
  还没进大门口,记者就拿到了一张某驾校的广告宣传单。在这张宣传单上“考完交规10天就上车”被印刷得特别醒目。记者顺着广告单上的名称找到了这家驾校的招生窗口。“考驾驶员找我们真是找对了。”一位招生员热情地招呼记者。“你们这里生意真是不错,一天要招很多人吧?”记者问。“那当然,我们这里一天要招三四十人呢,我们驾校蛮有实力的,有20辆教练车。”到此,记者借故离开。
  实际上根据这位招生员提供的数字,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按照该驾校每天招30人计,一个月就是900人。而20辆教练车每个月能参加考试的只有300人,而且这也是假设全部通过的情况下。”很明显,“考完交规10天就上车”这样地承诺实现起来有点悬。
  而就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一位小姐正在一家驾校的招生窗口前嚷嚷:“我已经等了1个多月了,怎么到现在方向盘都没摸过?我要退款……”
  约车“猫腻”多
  对于学车的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约车难”了。杭州交管部门要求驾校统一采用计时教学方式,即规定学时,一般小型客车(C照)要学满35个小时,在规定学时内,学员可以自由选择和预约培训时间,学够学时后,再预约时间参加考试。
  由于学车人多,驾校盲目招生,造成大量学员积压,约车非常困难。普遍的情况是,学员在法规考试合格后要等一个到一个半月才能真正上车操作,而此后每次约车要提前7-10天,碰到节假日,约车更困难。
  有的驾校承诺电话约车,方便快捷,可学员想约车时,电话却总是打不进去。原来这是驾校玩的“猫腻”,约车电话很少有人接,而学员请人在约车大厅里代约,却要付一笔约车费。有的驾校工作人员干脆把约车电话搁在一边,学员怎么打也没人接。要想约上车,另交约车费,然后告诉你另一部电话的号码,随约随有。
  “学车还是要签个合同”
  “如果在学车之前学员和驾校之间能签订一份书面合同,那么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可以避免。”浙江民禾律师事务所冯涛律师说。
  冯律师还告诉记者,其实驾校和学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等,驾校收了费,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所以才玩上各种“猫腻”,学车过程中教练向学员吃、拿、卡、要的情况才会普遍存在。但如果签订了合同,情况就完全不同,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谁违规就找谁的责任,所谓的“猫腻”自然而然也就无处藏身了。